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网站技术问题网站技术问题

对一个设计师来说,什么是最重要的?

江湖快报网2023-03-21 13:39:06【网站技术问题】人已围观

简介虽然题主你没有说明你是什么领域的设计师,但设计有很多相通的地方,这从我与其他跨界的设计师聊天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。题主的问题背后,其实是关心设计师的成长之路,以及注意的事

虽然题主你没有说明你是什么领域的设计师,但设计有很多相通的地方,这从我与其他跨界的设计师聊天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。

题主的问题背后,其实是关心设计师的成长之路,以及注意的事项吧。刚好我才写了篇文章,就转这里,希望能有所帮助。

艺术类设计师,无论是哪个领域的,空间、平面、服装……都是在做“商业设计”,说好听点,叫“商业艺术”也行。这就意味着,必须先满足“商业利益”为前提,才能说设计好坏的问题。

那什么是商业的利益?商业说大白话,就是做买卖,这就存在买卖双方。

设计师(公司)与客户就是买卖双方,二者间的关系,其实是“合作伙伴”。因为双方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:把案子做好。通过把案子做好,客户获得他想要的效果,设计公司获得该有的利润。这就是为什么说是合作伙伴。

很多设计师在心态上,把自己与客户变成“争夺利益的双方”:我要卖得高一点,你要买得便宜一点。这就变成了博弈关系,这其实是没想明白一个最简单的事实:设计费利润的产生,是基于把该做的案子做好。

那既然是合作伙伴关系,就要谈到对设计师来说,第一个重要的东西:“同理心”!这是做这行必须有的一个基本心态。

比如一个空间设计师,必须用同理心把自己代入业主的角色:如果这房子是我的,如果我有和业主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,我会怎么样使用这个空间,我会怎么结合空间特点来搭配色彩、造型、材质等等一些列元素。

比如一个广告设计师,必须用同理心把自己代入终端消费者的角色:如果是我,我喜欢买有什么特点的产品?我觉得我会为这种产品支付多少钱?再用同理心把自己代入客户这方:我的产品和其他竞品的差异化在哪里?我的差异化可以满足终端消费者的价值需求吗?

任何一类设计,同理心的角色代入,是最基本的核心心态。

我可以这么说,就商业设计而言,与其问“对于设计师来说 什么重要”,不如问“对客户来说什么总要”。

计师的整个设计成果好坏,取决于两点:设计方向和设计思路。这二者,一个决定了你的设计大方向会不会走偏,一个决定了你朝这个方向走的过程是如何的。方向偏了,你越是注重细节,只不过是让自己偏离目标更远。走的方式不对,那就是劳民伤财,既耗费自己的时间精力,也耗费客户的钞票时间精力。

同理心,能让自己找到明确的设计方向,那设计思路又由什么决定呢?

设计思路取决于你的“积累效果”!积累效果包括了积累的量,和积累的品质。

比如你第一次与客户面对面沟通,可能手足无措,不知道该说些什么,这是积累效果不好,既没有量,更谈不上品质。

而当你从业三五年以后,可能已经可以引导客户说出他想要的到底是什么,这是积累效果有量也开始有品质了。

当你从业十几年后,一个陌生客户坐在你面前,你已经不是跟他谈技术层面了,而是在教他,这个问题得从根本上怎么去考虑才对,已经可以从意识层面与他沟通了。这时,你根本不是在营销,而是已经消灭了营销,在自然而然的让客户融入你。这就是积累效果已经质变了,被你提纯了。

那么要怎么达到好的积累效果呢?就是“六多”:多看、多听、多问、多思考、多练习、多总结。看、听、问是“获取信息”的过程,思考、练习和总结,是“内化”的过程,就是真正让信息变成刻在自己脑袋里的东西。

但注意一点:六多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“空杯心态”,就是清空自己,否则,很快会出现这样的状况:哦,这个我已经知道了,不用听了。哦,那个我早就懂了,不用看了。

佛家说要“六根清净”,意思是人会很自然的在脑袋里砌一圈围墙,围墙里是已知的,墙外是未知的。在围墙上,有六道门把守着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凡是外界未知的要进入,会先被六道门过滤,是自己喜欢的,就放进去,不喜欢的统统被挡在外面。六根清净,就是要推翻围墙,打掉所有门。这样,你就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状态,而是完全开放,与天地融为一体的状态,这样吸收到的知识,才是最纯正,最本初,最彻底的。

对于看、听、问,我有几个“不要”:

不要只是看自己喜欢的,或者时下流行的。

不要只是简单的问问度娘,买点儿资料,浏览式的看看图片、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看点儿大咖视频啥的。

不要只盯着国内的看,也多找点国外的设计师作品,不是谁好谁坏的问题,而是思路完全不一样的问题。

比如,同样是中式的设计,歪果仁对中式的理解,不像我们从小看到中式就是那样的,他可以很调侃的,可以很叛逆的,可以很中国化的去锤炼他们的作品。就像目前国内卖得最火的中式椅子“Y椅”,就不是中国人设计的,可扛不住辣么多中国人就是喜欢阿。

不要只是坐在计算机面前,傻盯着屏幕。走出去看,走出去听,走出去问。哪怕不出国,只是国内走走,或者是旅游形式的,或者是去参加什么课程学习,结识一些外地设计师,听听他们聊聊观点,看法。

当然了,能出国去看看是最好不过的,不再局限于中国人的传统思维,而是亲身感受一下那种艺术和设计所能带来的冲击力。看图片上的帕特农神庙,就是一座石头房子,但真的站在它面前的时候,你才能感受到,为什么说没有一个活着的人体,能达到希腊雕塑那样的匀称和完美,你才能感受到当年希腊城邦抵御波斯帝国时,那气势恢宏的场景。

可能这么说,不容易体会,我另外打个比方吧,你要学习骑自行车,就算你在网上看了成千上万的图片和视频,等真的骑到车上去的时候,你一定还是很笨拙的样子。

至于思考、练习、总结,这是一个不断良性循环的过程。

好比你想学国画,看了某大师的作品,也琢磨了他是怎么去构图、运笔、用墨的,可如果没有多次的刻意练习,是很难真的体会到笔锋对质感的表达到底是怎样的。

如何精研素材,如何客户沟通,如何使用手法,如何表达情绪……这一切的一切,都需要在思考、练习、总结中不断形成良性循环,才能有所提高。

好了,当设计师终于入门了,上路了,如何逐步实现自己的案子,从“产品”向 “作品”进化?产品,是为做而做,是流水线式的结果,有形无神。而作品,形神兼备,是有自己的灵魂的。

这就面临对设计师很重要的第三点:学文化!

学文化不是认识几个字,而是培养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气质。

设计,和音乐、诗歌、服装、饮食、宗教……等等一样,都是从文化这棵大树上长出来的果子,是文化的不同表现方式而已。所以,要想果子收成好,必须得关注这棵树是什么样的。

比如,不去了解太极,道家以物为量的秋水精神,佛家的不二法门,儒家的天人合一,就很难理解中国审美的“一”哲学。不去了解古希腊城邦的历史,民主在古希腊的发展,希波战争,布匿战争,把地中海变成了内陆海的古罗马帝国历史,就很难理解西方审美的“二”哲学。

总之,不从文化的大树上爬上去,是摘不到那颗果子的。

话说回来,我个人不太建议初入行的设计师,一开始就大量阅读文化类的东西,可以初步了解,但真正的钻研,应该在把技术层面的东西基础具备了,同时,脑袋仓库里有些积累了,再去研读,这样的体会和感悟是最深的。否则,极有可能会把文化就是读成文化,设计就是设计,思维上很难将两者结合起来。而且,还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。

佛家认为要想达到一个好的弘法的效果,需要“六成就”,其中之一,就是“时成就”,意思是时机上已经成熟了,对法的接受是完全不一样的。所以,我个人并不赞同一来就“博览群书”,有节奏,有控制的读书,能有更好的效果。

以上我说的所有三大点:同理心是心态问题,六多是技巧问题,学文化是境界问题。我们先有个心态,加上点技巧,最后提升一下层次。设计师也就这样修炼了。

当然了,上面三点,都是靠自身可以控制的。如果再加上不错的机遇,比如:入行就能到个不错的国际4A大公司,或者国内著名的设计公司里,那样的环境里,接触的客户层次,案子的规模,上下游支持的力度,都不是一般设计公司可比的。对人的眼界开阔,思维提升非常棒的。又或者,虽然你没有进什么大公司,但碰上个不错的师傅,肯带带你,那当然又是一个极好的机会。不过,这些都不是可控范围内的,就不去做重点说明了。

Tags:

很赞哦! ()

文章评论

   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...

    用户名:

    验证码:

本站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