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点优化网 http://www.bdxc.net/
当前位置首页 > 网站技术问题> 正文

怎样在社区建设中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

2021-07-16 16:23:48 暂无评论 158 网站技术问题 空巢   社区建设   老人

首先对社区空巢老人进行摸底,建立空巢老人花名册,成立老年之家,有条件的还可以成立老年颐寿园,在社区开展关爱老人的活动,教育大家敬老爱幼。

  《延安日报》编者按: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,养老问题成为备受全社会关注的话题,而农村养老问题更为突出。一方面是因为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更高,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普遍较差,农村的社保体系不够健全,农村老年人所要承受的更多。特别是随着进城务工潮的兴起,在广大的农村形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,许多老人生活无着,精神无依,处境艰难。
  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,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。
     本报今日刊发的新闻述评《让农村“空巢”老人生活更幸福》,报道了宝塔区麻洞川乡赵台村成功创办“自助式养老院”这一全新养老模式,让我们在农村养老的重重困局中,找到了一条新的极具推广价值的农村养老模式。
  
让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幸福
——宝塔区麻洞川乡赵台村创办“自助式养老院”述评
本报记者  杨旭春
    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,中国自古有着孝亲敬老的光荣传统。关爱和照顾老人永远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。
  
       2011年,按照市委、市政府《关于开展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工作的实施意见》要求,延安市财政局副局长杨剑君包扶了宝塔区麻洞川乡赵台村,单位同时还组成了专门的包扶小组。
    走进赵台村,大量空巢老人艰难而困窘的生活境况引起了工作组的高度关注。
  在两年多的时间里,包扶小组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,与乡村干部一起克服种种困难,创造性地办起了“自助式养老院”,为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,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。
 
(小标题)困窘的经济状况
       赵台村是麻洞川乡的一个贫困村。
  全村由两个自然村、四个村民小组组成。共有167户523口人,其中低收入户31户81人;低保户31户79人;残疾人38人。
      该村沟壑纵横,交通不便,信息闭塞。村上无主导产业,主要以种植以种植玉米等的粮食作物为主。
  2012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仅为3260元,不及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。
 
(小标题)令人忧虑的现状
       除了经济状况的困窘,赵台村还面临着村上很多老年人无人照顾的难题。全村167户523人中,长期外出打工42户计230人,全都是30岁至50岁的青壮年人口,留在村里的主要是50岁以上的病残老人。
  
      作为贫困村的赵台村,受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,大量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非常突出。出嫁的女儿相距太远不能赡养老人;贫困子女无能力赡养老人;有些老人子女是“痴、呆、傻”,,自身尚不能很好的生活,赡养老人无从谈起;个别老人子女发生意外,老人没人照顾;更多则是子女进城务工,始于经济条件,无能力接老人进城生活。
  
    时代在变迁,社会在转型。有多少父母与儿女相隔两地。而城乡的间隔,又岂止是空间的距离。许多时候我们会发现,即便儿女有心也有力接父母进城,父母却并不愿离开故土,因为那片土地上有世世代代的根,有岁月的点滴和抹不掉的记忆。
  
 
(小标题)种种难题困扰农村老人
       赵台村属于拐沟村,村民居住孤立分散,户与户相隔较远。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多数患有关节炎、高血压、心脏病、冠心病。他们孤立分散的生活着,缺乏经济来源。
  随着年龄增大,丧偶老人也不断增多,独居现象普遍,生病无人看护,有的喝不上水吃不上饭,甚至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,境况格外凄凉。
      除了贫与病,困扰农村老人的还有孤独感。村里老人们最大的愿望是生病时有人照顾或者相伴,可是相当多的农村老人的这种最低渴求也很难得到满足。
  老人们害怕生病,有的老人表示,一旦生病,希望自己能早点死去,甚至有个别人萌生了自寻短见以求解脱的念头。
  基于现实的思考
       赵台村的现实,让包扶工作组深切地意识到,农村贫困地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,已不是某一家、某一户的问题,而是一个社会性问题,同时他们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市委、市政府开展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工作的适时和必要。
  
      面对现实,包扶小组的成员都在思考一个问题:如何整合资源、多方联动解决好农村养老难题?
      按目前贫困划分标准,2012年末,延安尚有38万多贫困人口,按残疾人划分标准,全市有14万残疾人。
   (下转第二版)
  (上接第一版)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,还有多少像赵台这样的贫困村?有多少像赵台村这样有大量的空巢老人需要关怀?延安在建设好中心区、各个县城和重点乡镇社区的同时,可否由各级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,结合当地实际,在一些地处偏僻、人口较多的贫困村寻找一种模式,让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得到妥善安排?
 
“自助式养老院”的诞生
       在经过理性思考、深入调研和广泛求证之后,包扶工作组通过与当地政府积极协商,决定在赵台村筹建一个自助式养老院,用于解决大量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。
  
       依托市区党委和政府对贫困村的相关扶持政策,通过乡、村两级干部和包扶小组的共同努力,利用赵台村废弃的旧学校,2013年11月,赵台村正式建起了一处“自助式养老院”。养老院占地1200平方米,有18孔砖窑,面积540平方米,安置了村上16户28口最困难的留守老人居住生活,,其中8户为单身且年高的病残老人。
  
       养老院的居所属于村集体所有,一次性建设到位,包括门窗、暖炕和灶台、照明灯具等,老人们搬来基本生活用品就能入住。入住的孤寡老人由村委会和村民集体议定,并征求本人及子女等亲属意见,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,签订入住协议。
  入住老人过世后,居所交回村上,再议定续入住老人。入住老人家庭一户一孔窑洞,居住期间的水、电费由老人家庭自己负担,基本生活费由老人们自己承担,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。
       村上向政府申请一到两名公益性岗位,帮助照料老人生活。
  公益性岗位人员每天到老人的家中巡视两次,询问病情以及需要帮助的事项。如老人们不能自理,则给予必要的服务和帮助,需要入院就医,即通知子女及亲属,联系救治。老人们需要买粮、油、菜、药品,则由公益性岗位人员代办。乡医院和村卫生室定期给老人们检查身体。
  养老院备了麻将、扑克、象棋和书籍等,供老人们休闲娱乐。此外,包扶工作组还从市体育局协调了12套健身器材,安置在院内,供老人们锻炼身体。从市残联争取了10套轮椅,供残疾老人使用。
      更为特别的是,该养老院推行了一套互助机制。
  在养老院内,邻里之间互相给予帮助。身体稍好的帮助身体差的打水、生火做饭、搀扶入厕等。有了不顺心的事,老人们互相开导安慰。这种生活上的相互帮助和心灵上的相互慰藉,极大地消除了老人们的孤独感,生活得更加舒心、快乐。
 
(小标题)养老院里的老人们
       居住在赵台村四队的姬成亮今年83岁,妻子过世,有一儿三女,儿女们生活贫困,无能力照顾老人,政府每年发给他养老费1200元、低保1000元,养老院建成后后,他住进了养老院。
  在众人的帮助下,他买回了米面,平常自己做饭吃,有时邻居们也端饭给他吃,给他点火烧炕,他觉得自己每年有政府给的2200元生活费,再加上邻居和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帮助,生活有了着落,养老有了依靠,感觉很幸福。
      赵台村二队的贺姓尚今年78岁,妻子去世,同一个40岁的光棍儿子生活在一起。
  今年七月的强降雨中,他原先住的土窑洞滑塌,自己没能力修建新房。后来住进了新建的自助式养老院,依靠政府每年给的1200元养老费和儿子种地收获的2000多斤玉米,基本可以解决养老问题。
       赵台村三队的梁树章今年70岁,夫妻住在一块,一个儿子四个女儿全在外地打工,经济状况较差,无能力赡养父母。
  今年雨季,他们住的土窑洞也滑塌了,无能力修建房屋。住进养老院后,依靠政府每年给的1200元养老费和1000多元退耕还林补助款,自己种点菜,生活与之前相比大改善,老两口非常高兴。
 
(小标题)“自助式养老院”:一种值得推广的养老模式
       赵台村的“自助式养老院”,是一种农村养老的全新模式,它的费用不是由政府完全包揽,也不完全由村民自己负担,而是基础建设由政府承担,政府提供一定的服务,老人们集体居住,在相对独立生活的基础上,互相帮助,相互照料,相聚相伴的一种养老方式。
  
      “自助式养老院”打破了以往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方式,解决了乡村老人因费用太高无法进入城市养老院的难题,也改变了偏僻农村人口分散居住、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传统养老方式,又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不离故土的心愿,为解决农村养老难题提供了一条可操作性强、并且值得推广的一种养老模式。
  

猜你喜欢